为规范海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为,进一步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管,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9年12月24日发布了《关于实行地基基础承载力和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上传的通知》。已于9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地基基础承载力和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并实时上传。
2020年10月,海南省三亚市某项目基地对某地块工程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检测。由于静载试验的复杂性,对场地要求较高,检测仪器要求精准,实施周期长,中岩科技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强大的技术团队,以自主研发的RSM-JC5(A)静载荷测试仪助力此次检测。
该项目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拟建1栋38层办公楼及6栋4层商业楼。本次检测为基桩承载力验收提供依据,检测方案依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桩基平面布置图桩基设计说明》编制。该项目桩基础采用冲(钻)孔灌注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基础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检测方案
检测方法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检测数量
依规范及桩基图纸要求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同一条件下桩基分项工程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具体检测数量见下表:
抗压静载试验办法
(压重平台的要求、桩头处理、试验现场的要求、现场配合等)
(1)检测时间:桩身砼龄期达到28天后。
(2)试验反力装置:静载试验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平台采用箱型钢梁组合而成,重量由钢梁和混凝土块共同承担。
(3)桩头顶面应平整、密实,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上部的中轴线应重合,且试桩桩顶按照桩帽构造图进行加固处理。
(4)荷载与沉降量测仪表:加载采用油泵带动千斤顶进行,加载量采用联于千斤顶的荷重传感器测定加载量,并根据荷重传感器换算荷载。试桩沉降量采用位移传感器测读。
(5)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最大加载量。本次试验均按10级分级进行,每级荷载增量为最大试验荷载的1/10,第一次加载量为分级荷载的2倍。
(6)观测及稳定标准:每级荷载施加后,应分别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桩顶沉降量。当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得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的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6)观测及稳定标准:每级荷载施加后,应分别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桩顶沉降量。当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得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的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7)终止加载条件:
①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的5倍,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②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相对稳定标准;
③ 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值且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④ 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
⑤ 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 mm~80mm;当桩端阻力尚未充分发挥时,可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8)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宜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且应逐级等量卸载。每级荷载应维持1h,分别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不得少于3h,测读时间分别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桩顶残余沉降量。
(9)基桩抗压静载试验检测还应具备以下条件:试验场地道路可供50吨吊车及两部20吨拖头车同时进行作业,试验用电能力为3相5线4千瓦,工地出口处应有清洗车辆的设备。
(10)检测及质量评定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等进行。
检测现场
检测结果
试验结论:本次静载试验,桩编号为BZ120#,最大沉降量35.54mm,曲线呈缓变性,依据JGJ106-2014,该桩为合格桩,极限承载力取值26000kN。
本次检测项目全程使用武汉中岩科技RSM-JC5(A) 静载荷检测仪,在现场检测过程中操作流畅,加卸载稳定,测试精度高。同时,为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本次检测全程采用中岩地基基础远程上传监控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
上一篇: 基准桩与基准梁如何正确选取与安装?
下一篇: 静载荷试验系统由哪些组成?